11月3日,基础医学院在雁湖校区敬生楼开展疼痛精准诊疗微专业2024-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成绩分析总结会。教务处、教学发展与教学质量控制中心、第三临床医学院相关负责人,微专业负责人苗珍花、叶青山,教师团队及微专业全体学生参会,共同探索“基础+临床”融合教学新模式,助力学生提升临床思维、创新能力及跨学科竞争力。会议由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党洁主持。

会议聚焦《麻醉解剖学》《疼痛神经调节机制》两门课程教学成果,精准研判学生学习成效,推进微专业培养体系优化。
会上,苗珍花、叶青山分别详细汇报了两门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分布、平均分、优秀率及试卷难度、区分度等核心指标。聚焦《麻醉解剖学》《疼痛神经调节机制》两门课程教学成果,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分析研判。3位学生代表在交流发言中表示,通过两门微专业课程的学习,不仅系统掌握了疼痛诊疗相关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知识,更在案例分析、小组研讨中提升了跨学科思考能力,并就“希望增加临床观摩机会”“优化课程时间与主修专业协调机制”“完善学习评价反馈渠道”等提出意见建议。参会部门负责人、教学团队教师围绕微专业体系建设、教学评价机制优化等进行交流研讨。
下一步,微专业教学团队将进一步梳理分析结果与师生建议,固化成功经验,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,持续提升育人质量。

(基础医学院 苗珍花/文 马江波/图)
(编辑:马爱萍)